首页 > > 内容页

世界微资讯!玉林市耕地首次实现净流入

2023-05-08 17:50:40 来源:玉林市新农办 玉林日报 玉林新闻网


(资料图片)

近年来,玉林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据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成果显示,全市耕地净流入6453亩,有效遏止了连续多年耕地净减少的势头,耕地首次实现净流入。

全面推进田长制落地实施。全面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工作制,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田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田长,共设立田长、副田长2045名,搭建全市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体系。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共落实村级网格员1.2万余人,形成“分级管理、全面覆盖”的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田长制运行机制,出台玉林市田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等10多项配套文件,构建责任明晰、动态监管、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创新“田长制+”耕地保护模式。大力推广“党建+田长制”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级党员主动担任“红色护田员”,找准撂荒原因,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党建引领基层田长制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如兴业县创新建立“红色护田员+志愿者”模式,把支部建在田上,组建380多支“红色护田员”服务队,带动1.2万余人担任“红色护田员”,破解撂荒地整治难题600多个,打造“一个支部一块责任田”撂荒地整治示范点109个,推动2万多亩撂荒地复耕复绿,得到《中国组织人事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简报及自治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简报相继刊发典型经验做法。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建立“田长+检察长+法院长+警长”协同联动机制,首创玉林市特色的“四个长”协同保护耕地模式,充分发挥田长制优势、检察公益诉讼、法院诉讼和公安移送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多部门执法,联合办案,依法取缔、劝退非法牛蛙养殖场70多个,恢复耕地537.31亩。

多措并举拓宽耕地流入渠道。将耕地不再减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遏制新增、消化存量”入手,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多方拓宽耕地流入渠道。通过常态化开展耕地恢复治理工作,完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复耕1.6327万亩;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报备入库补充耕地面积8416亩,已竣工验收待报备面积7142亩,在建面积2.2374万亩。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散户拾耕、种粮大户代耕、村集体代耕、龙头企业租耕等“四耕”工作法,完成治理撂荒耕地11.5583万亩。

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以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六个全覆盖”为抓手,细化日常巡查方案,整合执法监察力量,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扎实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管控,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日常巡查打击等措施,以“零容忍”态度高效处置违法行为,近两年来共拆除违法违规非农建设用地882宗,恢复耕地种植条件3010.25亩。建立健全田长制网格化监管机制,印发《玉林市耕地保护动态巡田制度(试行)》,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监管机制,全市各级田长和村级网格员利用“田长巡”APP巡田2万多人次。同时,强化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在田间地头设置市、县田长制公示牌,发送耕地保护宣传短信、刊发新闻稿件、发布音频视频等,将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五不得”“六严禁”“八不准”政策要求送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形成耕地保护“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体育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2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